白癜风是遗传吗 http://pf.39.net/bdfyy/bdfzd/191130/7653277.html免疫*队大阅兵:细数守护身体健康的免疫细胞家族
——免疫细胞(Immunecell)是白细胞的俗称,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
免疫细胞的概述
免疫细胞是人体众多细胞中的一种,是人体的健康卫士,每时每刻都在和可能威胁您生命健康的不良因素进行着不妥协的斗争,拱卫着您的平安。人体的免疫细胞有许多种类,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抗体、T淋巴细胞、NK细胞等,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抵御外来的侵害,昼夜不息的守卫着我们机体。
中性粒细胞:
是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的作用就好像是我们国家的*队,主要应对外来的侵略。一旦外来的细菌入侵或伤害到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反应(炎症),身体会迅速把中性粒细胞集结到这炎症部位,在吞噬细菌的同时与其同归于尽(死亡的白细胞如果在体表,就是你看到的脓液)。如果外来的病原体数量多,身体还会调动骨髓优先制造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主要是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吞噬、消化,还可以激活淋巴球或其他免疫细胞,令它们对病原体作出反应。
T淋巴细胞:
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身体中为抵御疾病感染的英勇斗士。T淋巴细胞的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1.与靶细胞结合,破坏其细胞膜,杀伤靶细胞;2.释放淋巴因子,扩大和增强免疫效应。
NK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
与T、B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作用类似公安局,防止机体细胞出现癌变和病*感染,NK细胞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使其走向凋亡,并且能够促进新生细胞产生,平衡器官、免疫系统功能。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肿瘤细胞,数目大约是1万个左右,但它们并不会形成肿瘤,因为有NK细胞在守卫着人体的健康。
免疫细胞既能抵抗、消灭入侵人体的病菌,又能清除自身衰残、癌变的细胞。
免疫细胞的家族成员-Th亚群
CD4+T细胞是一群高度异质性细胞,自年Mosmann等揭开了Th1,Th2亚群的神秘面纱后,其他科学家又陆续发掘了Th3,Treg,Tr1,Tfh,Th17,Th9和Th22等CD4+辅助性T(Th)细胞亚群。Th各亚群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维持机体稳态。Th细胞亚群比例及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免疫炎症、自身免疫病及癌症等,因此Th细胞亚群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Th细胞做一综述,以便研究者更好的了解Th细胞亚群。
Th1/Th2:
年Mosmann等发表了一篇开创性文章,描述了CD4+Th细胞群是一个不均一的亚群,根据CD4+Th克隆产生细胞因子类别及其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Th1细胞分泌IFN-γ,IL-2,TNF-α和LN-α等,介导巨噬细胞活化,杀伤胞内病原体,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Th2细胞分泌IL-3,IL-4,IL-5,IL-6,IL-10,IL-13,IL-25和IL-31等,介导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对抗胞外病原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其功能是刺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
Th1和Th2细胞由Th0(na?veT)细胞极化而来。IFN-γ和IL-12可分别激活信号传感器STAT-1和STAT-4,诱导Th1极化。T-bet是其特征化转录因子。CD4和CXCR3的共表达是鉴别Th1细胞的表面marker。诱导Th2细胞极化的是IL-4,当其激活STAT-6后,进一步诱导Th2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GATA-3表达,从而促进Th2的极化。转录因子c-MAF通过IL-4依赖机制也可促进Th2的分化。CD4和CCR4的共表达是鉴别Th2细胞的表面marker。Th1-Th2比例平衡共同维持机体稳态,一旦其比例失衡,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通常认为Th1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促炎功能;Th2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抑炎功能。在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现,Th1型的细胞因子增高和Th2型细胞因子降低;而在免疫耐受中,情况刚好相反。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h1诱导发病,加重病情;而Th2阻止发病或减轻病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1型糖尿病、莱姆病、多发性硬化(MS)、慢性甲状腺炎中,Th1及Th1细胞因子占优势,与激活细胞免疫有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感染中,Th2占主导作用。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Th1细胞在对抗肿瘤免疫反应起非常重要作用;而Th2细胞起对抗Th1细胞的作用。进展期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往往发现IL-2和IFN-γ分泌减少,IL-10分泌增多的情况,表明在肿瘤生长时Th2细胞占优势。现已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直肠癌、卵巢癌、绒癌、黑色素瘤、胃癌、骨肉瘤、淋巴瘤、鼻咽癌等多种肿瘤与Th2细胞漂移有密切关系,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Th3:
年,Chen等首次在口服抗原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的一类分泌TGF-β1的调节性T细胞,该细胞是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新的Th亚群,即Th3细胞。
Th3细胞在粘膜免疫应答中分化而成,无明确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具体分化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CD4和LAP的共表达,CD25和Foxp3不表达可用于鉴别Th3细胞。Th3细胞主要通过分泌TGF-β,在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症疾病中发挥免疫抑制功能。Oida等在小鼠模型中发现CD25-LAP+细胞能够抑制TGF-β依赖性肠炎的发生。此外,Th3细胞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Han等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CD4+CD25-CD69+Foxp3-LAP+细胞通过分泌TGF-β可抑制T细胞增殖,为探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Treg:
年Sakaguchi等首次发现鼠外周血5%-10%的CD4+T细胞高表达CD25,提出了调节性T细胞的概念。根据Treg细胞的成熟地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天然Treg细胞(nTreg),由胸腺中正常T细胞成熟而来;诱导Treg细胞(iTreg),由外周T细胞诱导分化而来。
IL-2和TGF-β可在外周诱导iTreg细胞的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在其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认为CD4和CD25共表达的细胞为Treg细胞,Treg细胞主要分泌TGF-β和IL-10等,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功能。在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滑液中发现,TNF-α通过诱导Foxp3去磷酸化,抑制Treg合成导致其数量减少;与健康组相比,SLA患者体内的Treg比率也显著降低;提示Treg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自身免疫病异常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人们对Treg细胞在癌症中发挥的作用一直很感兴趣。大量研究发现Treg细胞能够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参与部分肿瘤的免疫逃逸,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如Betts等发现Treg细胞在致癌物诱导的肉瘤小鼠模型中会抑制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监视;在子宫癌患者体内Treg细胞高表达,并且Treg细胞与子宫癌的发展与侵袭有关。但也有研究发现,Treg具有抑癌作用。Treg细胞能够以IL-10依赖的方式抑制Th17细胞,进而阻止小鼠模型中因慢性炎症引起的肠癌。Treg细胞的存在和密度还与良好的预后有关。有报道称在结肠腺癌中,瘤内具有高表达Treg细胞的患者的预后较好。Treg细胞与不同癌症的关系较为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Tr1:
年,Groux等发现了一类由IL-10诱导产生的新的CD4+T亚群,该亚群能在体内抑制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主动下调病理免疫应答,被称之为Tr1细胞。因Tr1细胞不表达Foxp3而区别于经典的Treg。
IL-27和IL-21协同作用,激活STAT1,STAT3和c-MAF,共同促进Tr1细胞的分化。与Tr1细胞分化有关的转录因子还包括AHR、HIF1α、IRF1和BATF,但其特征性转录因子尚未明确。LAG-3,CD49b和CD的共表达是现在鉴别这类细胞的表面marker。
Tr1细胞主要通过分泌IL-10发挥抑制功能,广泛参与到自身免疫病、移植物排异和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等T细胞应答介导的疾病中。Groux等研究发现Tr1细胞能够抑制小鼠炎症性肠炎(IBD)疾病的进展。Cobbold等发现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体外扩增的Tr1细胞可以防止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表明Tr1细胞在器官移植微环境中介导免疫耐受。与其他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类似,Bergmann等发现Tr1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被激活,可能作为免疫抑制的介质,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Tfh:
年Schaerli等初次在扁桃腺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CD4+T细胞,其定位在淋巴滤泡中,具有辅助B细胞活化成熟的功能,被命名为Tfh细胞。Tfh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21,IL-6和IL-10等。
Tfh分化主要由IL-21介导,通过激活STAT3,作用于na?veT细胞,诱导其向Tfh分化。IL-6和IL-27对于IL-21依赖的Tfh的分化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BCL-6是Tfh细胞分化所必需的特异性转录因子。CD4和CXCR5的共表达是鉴别Tfh细胞的表面marker。
Tfh功能缺陷或者亢进都会导致机体免疫状态的紊乱。Tfh过表达会对B细胞产生过强的辅助信号,针对自身抗原反应的B细胞活化,分泌大量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从而导致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WU等观察了40例SLA病人,发现SL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Tfh过表达,IL-21过量分泌,高滴度自身抗体等有关。在RA病人的血循环中,Tfh表达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CD大量地增加,提示了Tfh与RA之间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Tfh与恶性淋巴瘤尤其是外周T淋巴瘤(PTCL)和实体瘤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Rodriguez等发现Tfh的标记在原发性皮肤CD4+小/中型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如CXCL13,PD-1和Bcl-6等,并且局部的环绕在皮肤B淋巴母细胞周围。此外,在实体瘤内也发现了Tfh的浸润,如肠癌和肝癌,肺癌病人和小鼠体内Tfh均增加。
Th17:
5年,董晨教授团队和Harrington等同时发现的辅助性Th17细胞,是一种主要分泌细胞因子IL-17的新型Th细胞亚群。
TGF-β是人Th17细胞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然而当仅有TGF-β存在的情况下,na?veT细胞则会极化为Treg细胞。只有TGF-β与IL-6同时存在,IL-6激活STAT3,TGF-β诱导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表达,na?veT细胞才向Th17极化。CD4和CCR6的共表达是鉴别Th17细胞的表面marker。
Th17高表达的IL-17A,可诱导其他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到达炎症部位,导致组织细胞浸润和组织破坏,进而促进多种疾病的发生。在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相比Th1细胞,Th17细胞具有更高的致病性。临床研究发现,RA患者、SLE患者和银屑病(Ps)患者体内均表达水平IL-17A,而且循环的Th17细胞频率也显著增高,提示IL-17A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虽然Th17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普遍存在,但它们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是有争议的。在小鼠肿瘤模型和人癌症患者中,都曾观察到IL-17或Th17细胞介导的促肿瘤作用,该作用与其诱导产的细胞因子及其作用相关。Tartour等发现,IL-17能在体外诱导宫颈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6和IL-8,并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体外增殖。IL-17还可通过广泛诱导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PGE2)提高肿瘤血管生成的能力。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L-17或Th17细胞能够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有研究表明Th17细胞具有直接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且该作用依赖于IFN-γ。Martinorozco等发现,Th17细胞能够通过促进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活化从而起到间接的抗肿瘤作用。Th17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也相当复杂。
Th9:
8年,Veldhoen等和Dardalhon等先后发表了两篇独立鉴定出分泌IL-9的“Th9”细胞的文章,可能为已有的Th细胞亚群又添新成员。在小鼠中,Th9细胞主要分泌IL-9与IL-10。与小鼠不同的是,人类Th9细胞主要分泌IL-9,不分泌IL-10。
Th9细胞可在TGF-β和IL-4存在的条件下由naiveT细胞分化而来,也可由TGF-β作用于Th2细胞,由Th2转分化而来。Th9是一个独立的细胞亚群,还是Th2细胞亚群中的一个分支,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Th9细胞分化过程受多种转录因子(GATA3,STAT6和IRF4等)的调控,但特征性转录因子尚不明确,也无特征性鉴定mark。
在哮喘病人、皮炎患者及SLE患者体内均发现了高表达的Th9细胞,表明Th9细胞不仅参与了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过程,且还可能是相关疾病临床监测的新靶标。
Th9细胞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Th9细胞可分泌IL-9,IL-21以激活NK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活化或促进Th17细胞分化,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方面IL-9还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其增殖,同时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Th22:
Th22细胞是Duhen等和Trifari等在9年分别报道的一类与皮肤功能相关的,新的Th细胞亚群。Th22主要分泌IL-22,IL-13等细胞因子,表达CCR6,CCR4和CCR10等趋化因子。
Th22细胞可由IL-23,IL-6和TNF-α共同诱导na?veT细胞分化而来,芳香烃受体(AHR)是Th22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Th22细胞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其功能主要是通过IL-22实现的。IL-22能介导角质细胞增殖和上皮细胞再生,对皮肤表皮的重塑具有重要作用。Ps患者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角化过度,与IL-22的过表达有关。IL-22作为一种促炎因子,还参与了过敏性哮喘、RA和MS等的发病过程。然而有研究发现Th22细胞在IBD和EAE中起保护作用。此外,IL-22还是宿主抵抗病*的重要因素,能够发挥抗HIV的作用。
生物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
源于20世纪80年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生物工程学等诸多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得免疫治疗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性、靶向性和有效性,使得近二十多年来,生物免疫细胞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疗法最重要的辅助手段。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ECIK治疗技术: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CIK)是一群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的免疫效应细胞。CIK中起杀伤作用的主要效应细胞是表达CD3+CD8+和CD3+CD56+两种亚群,兼具有T细胞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伤优点,称为NK样的T细胞。
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CIK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以下优点:(1)CIK细胞是活化的自体细胞,应用起来非常安全。(2)采血量少,最多抽血50ml;(3)CIK细胞增殖速度快,可以在短期内大量扩增,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4)CIK细胞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对多种耐药肿瘤细胞同样敏感。(5)CIK细胞是典型的个体化生物治疗模式。它来源于自体T淋巴细胞,将这类细胞回输后,可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对肿瘤治疗施以双重作用。
脐带血CIK具有以下优点:(1)来源广泛,前体细胞含量高,较易扩增出大量CIK;(2)淋巴细胞数量多,具有较强的增殖潜力;(3)免疫原性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发生率低。脐血来源CIK为免疫力低下的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更优的选择,很多患者在接受脐血CIK治疗后,机体免疫力和功能得到显著恢复,为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基础,增加了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和总体生存期。
NK治疗技术: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s,NK)是与T、B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可非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且无MHC限制。NK细胞是人体抵抗癌细胞和病*感染细胞的第一道防线,除了具有强大的杀伤功能外,还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与机体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免疫功能。
NK细胞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特点:(1)NK细胞增殖速度快,可以在短期内大量扩增,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2)NK细胞具有识别肿瘤的机制,对正常细胞无*性作用。(3)NK细胞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对多种耐药肿瘤细胞同样敏感。(4)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性很小。(5)能抵抗肿瘤细胞引发的效应细胞Fas-FasL凋亡。(6)由于NK细胞是活化的自体细胞,应用起来非常安全。
TIL治疗技术:
恶性顽固性胸腹水多数为晚期肿瘤或转移瘤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也称癌性胸腹水,用常规的手段治疗效果不佳,不良反应大,且易反复。癌性胸腹水中的淋巴细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主要源于T淋巴细胞,它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杀伤活性高。
从癌性胸腹水中分离并提取TIL细胞,经一系列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并扩增后将其回输到患者的胸腹腔中,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发挥治疗作用:(1)TIL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自体肿瘤细胞,引起肿瘤供血血管的损伤,使其闭塞,减少渗出并发挥抗肿瘤作用,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正常生长;(2)TIL细胞可抑制肿瘤细胞产生能损伤腹膜表面的蛋白因子,抑制细胞内组织胺成分的释放,以减轻腹膜表面的渗出,并促进损伤的腹膜表面的修复,使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达到治疗作用;(3)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DC-CIK治疗技术:
DC-CIK免疫细胞治疗,是在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细胞,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再用经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诱导CIK细胞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的治疗技术,即CIK与DC细胞进行共同培养而成的杀伤性细胞群体(DC-CIK)。其杀伤机制表现为直接杀伤作用和免疫效应细胞参与的间接杀伤作用,这对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其是白血病患者更为适合,并且能起到清除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灶的作用。
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新发展是DC+CIK细胞联合应用,可致疗效进一步提高,是免疫细胞治疗的最佳组合方法。该种治疗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特异性:DC细胞识别,直接吞噬肿瘤细胞,CIK细胞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只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攻击,不伤害正常组织细胞;(2)安全性:利用人体自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无*副作用。(3)持久性: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持久杀伤肿瘤细胞;(4)彻底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效治疗大多数实体肿瘤,并能消灭对放、化疗不敏感及转移的肿瘤细胞,彻底清除体内残留肿瘤细胞和微小转移病灶;(5)广泛性:重建和提高患者全身的机体免疫功能,全面识别、搜索、杀伤肿瘤细胞,有效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对体内各种肿瘤细胞均能有效治疗。
抗原致敏的DC细胞(APDC)治疗技术:
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APDC)是一种针对多种晚期肿瘤的特异性的治疗性疫苗。基本原理是从患者自体外周血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在体外特定条件下诱导成为具有强大抗原提呈功能的DC,在体外经肿瘤抗原致敏,再将致敏的DC回输至患者体内,携带肿瘤抗原的DC会将抗原信息提呈给特异性T细胞并使之活化,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大量具有特异性细胞*性功能的T淋巴细胞(CTL),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瘤苗致敏的DC-CIK治疗:
在体外用肿瘤细胞株作为瘤苗致敏DC细胞,使DC细胞负载上肿瘤特异性的抗原,再将该DC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达到一定细胞数后回输给患者。负载肿瘤抗原的DC不仅能呈递更全面的抗原信息给CIK细胞,增强其特异性杀伤作用,减少肿瘤的免疫逃逸,且负载抗原的DC更易分化成熟,从而分泌更多促进CIK细胞成熟活化的细胞因子,提高CIK细胞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
ATTTM靶向肿瘤免疫治疗技术:
ATTTM靶向肿瘤免疫治疗技术,是最新开发的通过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Antibodies,BsAb)介导的T细胞靶向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将分别能够识别T细胞抗原和肿瘤抗原的两种抗体通过化学交联或基因工程手段形成单一的双特异性抗体分子(BsAb),此种抗体分子具有同时结合T细胞和表达特异性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从患者分离单核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诱导扩增并激活,此时将双特异性抗体与体外扩增激活的T细胞结合,通过双特异性抗体回输患者体内的T细胞能够大大增强识别肿瘤的能力,从而提高杀瘤效应,疗效提高显著。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靶向肿瘤治疗技术:
经过分离和体外扩增以后,抗原特异性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肿瘤,有时获得的应答效率远优于标准治疗。嵌合抗原受体作为一种能够重新定向T淋巴细胞到肿瘤细胞的的分子,目前正用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AntigenReceptors,CARs)的技术设计原理是: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单链抗体(scFv)、跨膜的共刺激结构域(如CD28和CD4-1BB)和T细胞的活化基序(如CD3复合物(ζ链)胞内结构域)结合为一体,通过基因转导方法转染T淋巴细胞,经基因修饰的T细胞通过表达单链抗体增强结合肿瘤细胞的能力,同时通过共刺激信号和活化基序的表达激活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活性,即将抗体对肿瘤抗原的高亲和性和T淋巴细胞的杀伤机制有机结合,使其能特异性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对可明确表达特定肿瘤抗原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非常明显。
在理论上,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较其他基于T细胞治疗方式存在以下优势:①使用患者自体细胞,降低排异反应风险;②CART细胞易于制备,同一嵌合抗原受体结构可用于多例患者治疗;③多种细胞表面分子均可成为嵌合抗原受体潜在靶点;④CART细胞作用过程不需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介导,对MHC丢失或抗原呈递改变的肿瘤细胞同样有效。
结语
当前基础医学科研服务市场我们拥有的核心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与服务体系齐全,从科研课题的规划设计,科研生涯的规划,整体科研项目的落地,大型仪器实验检测,科研论文的协助服务,数据分析和科研推广,科研课程培训到转化医学技术开发,完成了基于临床问题,从基础科研到转化医学的整个全门类服务体系搭建。
独有的核心质控体系和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医院等科研单位,涉及到科研项目的单位都存在很大的刚性需求,我国研究生培养基数非常大,但是研究生培养条件并没有及时跟进,科研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持续的重金投入,对于很多科研单位来说,条件并不是很成熟,没有完成科研项目的技术设施,一方面学生的培养任务难以完成,第二方面大量积累的科研项目进展缓慢,存在科研项目外放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但是目前能够高质量完成科研项目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供需严重失衡,并且现有的科服公司很多都是没有质控标准的,项目完成度流于形式,极大的伤害了科研工作者科研生涯的延续,我们拥有全流程服务的业态优势,并且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质控体系搭建工作,让科研按照科研应有的思路去开展,而非可以流水线化的产品。
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最顶尖的科研资源,一方面完成高精尖技术平台的搭建工作,另外就是核心技术人才的输送,我们还完成了同国家生物样本库的合作协议,建立了最为珍贵的临床样本资源和最顶尖的研发人才之间的桥梁,会极大地提升基础医学科研的研究水平和研究价值,能够帮助到更多医生完成科研项目的升华和规避科研经费的浪费。
目前这一个细分市场,我们的业务开展源于临床问题的挖掘,科学问题的转化,同时兼顾医生科研生涯的规划和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职能,这是一个科研生态的打造,目前市面上没有这样的公司存在竞争,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刚性需求业务,拥有这样的优势会极大的提升公司的发展速度。
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热门技术数据库,前沿技术开发平台,拥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技术门槛极大的事情,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市场的刚性需求加上极高的技术门槛是我们快速发展的最佳机遇。
我们拥有无可替代的市场开拓方式,大部分公司当前的业务开展方式还是以线下逐个突破为主,目的性很差,效率很低,资源非常缺乏,我们有多种其他公司难以复制的业务模式,一是从上往下打通业务渠道,以生物样本库北京库为例,是我们的第一合作单位,样本库是北医院的样本存放地,样本资源非常丰富,也是第一手的客户资源;我们会针对客户的研究方向提前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目前市场上基本上都是在现有的项目基础上进行业务的开发,这是一个被动的业务模式,主动性很差,对于科研项目的走向没有任何作用,完全就是代工的一种形式,客户粘性非常差,服务体验很差,没有发展的空间,企业发展天花板很明显;我们基于培训和科研推广的方式进行业务宣传和科研思路的主导推广,做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研服务,而是从根本上完成重要基础医学科研方向的规划和布局,能够匹配科研工作者所在单位的发展目标同时兼顾个人的发展。
各位科研小伙伴,无论你现在是在去申请国自然基金的路上,还是在申请完基金回来的路上,我们吉康医学科研服务中心都随时欢迎大家来和我们切磋一二,让我们带着科研精神的倔强劲儿,同时也借着“单细胞测序”这股东风,向新一年的国自然基金申请奋勇向前冲!
医院编辑部Alan